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在進行診療。(資料圖片)
  社區衛生服務是滿足居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的最佳方式,它在提供優質、價廉、方便的醫療服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既能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又能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近年來,蘭州市雖然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與廣大居民的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需要政府部門繼續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及支持力度,以解決當前面臨的若干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境地尷尬
  截至2012年底,蘭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23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6家、衛生服務站182所,其中政府創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43所,中心26家,服務站17所。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任馬龍說:“平時我們講‘小病上社區,大病進醫院’,但實際無論大病小病,社區居民更喜歡上醫院,並且盡可能上大醫院。”比如,他所在的市人民醫院每天門診平均病人5000名左右,其中70%都是來看小病的,但他們就是不去收費低廉、程序簡便的社區衛生服務點就診。記者調查瞭解到,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有時一天到晚都沒有幾個病人,造成衛生服務力量削弱,病人進一步減少,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蘭州市城關區衛生局副局長宋寶瑞告訴記者:造成居民“小病買點藥,大病上醫院”的主要原因是對社區醫療服務的不信任和不瞭解。一些群眾認為大醫院專家多、設備好,感覺更可靠,而社區衛生服務點規模太小、設備更差、藥品不全,對醫生的技術不放心。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服務要零利潤,可我們目前一年房租80多萬元,政府每年的補助又有限,實在讓人承受不了。”蘭州南關什字附近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有些區域醫療機構分佈不均勻,比如七里河區,三級、二級、一級公立醫院和社會辦的全科、專科醫院有20家左右,加上個體醫療診所上百個,還有不少藥房,社區衛生服務站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此外,上門管理、檢查、收費的“婆婆”多。據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反映,當前到社區服務站去檢查的大大小小部門很多。某社區負責人說,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水電費是按照企業的價格收取,不堪重負。
  為解決大醫院的“門庭若市”、社區點“門可羅雀”的問題,過去市衛生主管部門對社區和醫院“雙向轉診”也曾作過佈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二三級醫院之間利益共享和信息互傳的機制還有待研究。現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會向大醫院輸送病人,但醫院從未向社區衛生機構轉過患者。  (原標題:蘭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境地尷尬 待遇太低留不住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b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