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聊城11月24日訊(記者 劉雲菲) 24日,記者從東昌府區民政局瞭解到,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和調研,東昌府區將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範圍進行重新調整和命名,調整後,全區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由原來的32個增加為61個。每個社區人口規劃在3000戶左右,細化社區管理,更好地進行社區服務。
  根據東昌府區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範圍進行重新調整和命名通知,古樓辦事處調整設立2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新區辦事處調整設立2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柳園辦事處調整設立1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昌府區民政局社區辦副主任劉鳳梅介紹,聊城最早有32個城市社區,隨著城市擴張,人口增加,社區的人數已經飽和。大的社區有的8000戶左右,按照一戶三口人計算,已經超過了兩萬人。社區規模擴大,但是社區的工作人員人數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不覆蓋,服務跟不上需要的情形。為了便於管理和服務,區委和區政府多次召開調度會,按照國家和省市規定,決定對現有的城市社區進行調整,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將原來的32個社區增加到現在的61個。
  “省里督導組督導時提出,與一些地市相比,聊城社區規模太大,不利於管理和服務。我們也到發達地區進行調研和學習,一些地方的社區只有幾千人。社區規模小了,才能細化管理。劃分的標準主要是根據地域情況和小區分佈情況,以及入住率。現在小區的類型有混合型、單位型和小區型,像一些大型的小區,直接劃為一個社區,以小區的名字命名,一些拆遷後的小區,劃在一起,以街道或者小區名字命名,還有根據社區特色命名的社區。”劉鳳梅說。
  劉鳳梅介紹,社區進行重新劃分後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還要爭取辦公用地及經費。“新增這些社區,需要一定的經費和場地,經費由區里和市裡共同負擔,嚴格標準,每個社區6000元經費。場地需要積極協調。社區是自治組織,不是政府機構,但是它的建設是城市建設中一個重要環節。社區的建設也直接關係到服務水平和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劉鳳梅說,居民有困難找社區,社區建好了,服務到位,才能讓居民有幸福感。社區服務會更細化、精品化,讓社區真正成為居民自我管理的地方,讓社區成為居民的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東昌府城市社區一下增了29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b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