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的工資好多呢?我們這兒,有些人一個月的收入說不定比你一年的都多。”5月28日,石棉縣迎政鄉紅旗村村支書吳立華這樣問前來採訪的記者。
  眼見大家將信將疑,吳立華將大家帶到了一個果農家的枇杷收購點,幾位果農正背著果子前來出售,一問去年枇杷的收入,少則七八萬元,多則十多萬元。
  一旁剪果的紅旗村1組的村民王小雲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的地少,可能只能賣到6萬元左右。”
  石棉縣農業局介紹,因為果子基本不使用化肥農藥,石棉縣枇杷種植戶“收入高、成本低”,6萬元的枇杷成本不會超過1萬元,也就是說,王小雲的純收入超過了5萬元。
  最關鍵的是,王小雲家採摘枇杷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這一個月,王小雲就能純收入5萬元。
  石棉是世界枇杷栽培原產地,石棉枇杷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石棉縣,無論在水果收購商還是在枇杷種植戶們眼裡,這一樹的枇杷都是一樹的“黃金果”,每到採摘季節,都是採得“一樹金”。
  說起紅旗村種植枇杷的由來,熱情好客的吳立華硬拉著記者去村子里參觀參觀。
  一棟棟琉璃瓦的小樓規範有序地坐落村道兩旁,家家戶戶門帘高懸,庭院百花齊放,枇杷飄香,掩映在枇杷的海洋里,更是盡享家在林中的愜意,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許多獲益於枇杷的村民,自發地在自己門上貼上了對聯:“枇杷甘甜品不盡,惠民好處道不完”等,以此來感激小枇杷帶給他們的大實惠。
  紅旗村位於1300米的中高山區,過去,田地里主要種小麥、玉米,每年的收成只能勉強填飽肚子。1995年前後,紅旗村將枇杷作為一村一品的產業,雅西高速一通車,讓石棉枇杷“中華名果”的美譽蜚聲中外,去年僅枇杷一項,全村的人均收入就超過了六千元,今年將更高。
  “僅枇杷一項,可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增收約360元。”據石棉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全縣現有枇杷種植面積約2萬畝,預計今年總產量將達6000噸,實現銷售收入上億元。
  小枇杷成就了石棉縣的大產業,石棉縣農業局思考的腳步並未停下:如何將這個產業繼續做大做�
  來自成都的水果商李明給了吳立華一些建議:李明在石棉收購枇杷發往上海,當天採摘的枇杷當天就能到上海市民的桌上,這樣新鮮的枇杷更受歡迎。
  “把枇杷從樹上到消費者桌上的距離縮得更短,產業就會越來越大。”石棉縣農業局負責人說,要把枇杷附屬產品的經濟價值逐漸凸顯出來,枇杷協會、專合組織等也自然應運而生,服務於整個枇杷產業。黃剛 成都商報記者 蔣麟 攝影報道  (原標題:銷售上億 小枇杷成就大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b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